一、團隊簡介
工程訓練課程面向全校8個學科門類,47個本科專業、開展工程實訓、電工電子實訓及金屬工藝學等理論課程,每年承擔著全校6200人次學生,60多萬學時的教學任務。
工程訓練教學團隊為上述課程建設、發展、創新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,逐步完成了教學理念的更新與轉變,推進了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,在教學體系和內容、教學方法和手段、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建設和發展。
工程訓練教學團隊目前已擁有一支老、中、青相結合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。教學隊伍中包括博士、碩士,學校教學名師、學校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15余人。教學團隊積極承擔和參與國家、省和學校的教改和相關科研課題。獲得了一批國家級、省級和學校教研、科研成果獎。在“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”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二、團隊精神
團隊建設實施五項育人工程,即:形象育人工程、環境育人工程、文化育人工程、紀律育人工程、創新育人工程。在長期的實踐教學過程,形成了“求實、奉獻、協助、創新”的團隊精神。
1.求實精神
遵循教育教學規律,堅持理論聯系實際,從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要出發,開展工程訓練課程的建設與改革,
2.奉獻精神
充分貫徹“以生為本”的教育理念,在教學崗位甘于奉獻,努力鉆研,樹立教師隊伍良好形象,
3.協助精神
群策群力,團結協作,共同提高。充分發揮每一位團隊成員的作用和潛力,關注和促進每一位團隊成員的成長。
4.創新精神
學習貫徹先進的教學理念,積極推進工程訓練課程建設改革和創新,注重并強化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培養。
三、發展目標
1.加強工程訓練課程建設、特色建設,從師資隊伍、課程體系等方面,不斷提升層次和水平,為教學、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。
2.堅持以大工程為背景,樹立以人為本,全面、協調、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,圍繞學?!叭龑?、三結合”的辦學特色,以社會需求為導向,以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為重點,進一步強化和凝練中心特色,滿足學校對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需要。
3.不斷推進和深化教學改革。在教學模式、課程體系、教學方法、教學手段等方面積極創新,大力倡導啟發式、探究式、合作式、參與式的工程實踐教學模式,切實提高工程實踐教學質量。
4.建設一支愛崗敬業,關愛學生,刻苦鉆研,勇于創新,奮發進取,協助精神好,業務能力強,綜合素質高,人員(年齡結構、學歷結構、職稱)比較合理的教學團隊。改革教學內容,創新教學方法,總結教學經驗,探索適合我校實訓教學實際的新路子。把工程訓練課程建設成省級、國家級精品課。
四、出版教材
教材名稱
| 作 者
| 出版社
| 入選規劃或獎情況
|
機械工程實訓
| 毛志陽、李月晶
于 舵、趙健闖
張 卉
| 清華大學出版社
|
|
電工電子實訓
| 毛志陽、馬東雄
劉春陽、王玉輝
趙世玉、李曉東
李秀蘭
| 中國電力出版社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