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道傳染病—手足口病預防知識簡介
近期在南方個別地區出現手足口病,據2008年5月7日新文化報報道,“2008年截止5月4日全省報告手足口病65例”。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手足口病常識,現將手足口病知識作以簡介。
手足口病系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,目前還不屬于法定報告傳染病。
傳染源:患者、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。
傳播途徑:主要是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的,手足口病主要通過被患者的糞便、唾液、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,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,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,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?;颊叩募S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。
易感人群:人群普遍易感,受感后可獲得免疫力,各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,主要學齡前兒童為主。
流行特點:本病常易在幼托機構中發生集體感染。
院內交叉感染等也可造成傳播
此病傳染性強,傳播途徑復雜,流行強度大,傳播快,在短時間內即可造成大流行。
手足口病四季均可發病,以夏、秋季多見,冬季的發病較為少見。
臨床表現:
潛伏期一般3-7天,
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,多數病人突然起病。
主要侵犯手、足、口、臀四個部位;臨床上更有不痛、不癢、不結痂、不結疤的四不特征。
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癥狀。由于口腔潰瘍疼痛,患兒流涎拒食。
口腔粘膜疹出現比較早,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,周圍有紅暈,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,唇齒側也常發生。
手、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,皮疹不癢,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紅變暗,然后消退;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,內有混濁液體,長徑與皮紋走向一致,如黃豆大小不等,一般無疼痛及癢感,愈合后不留痕跡。
手、足、口病病損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現。水泡及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消退。
個人預防措施:
1、飯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,不要讓兒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觸患病兒童;
2、看護人接觸兒童前、替幼童更換尿布、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,并妥善處理污物;
3、嬰幼兒使用的奶瓶、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;
4、本病流行期間不宜戴兒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,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,居室要經常通風,勤曬衣被;
5、兒童出現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。居家治療的兒童,不要接觸其他兒童,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,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處理;輕癥患兒不必住院,宜居家治療、休息,以減少交叉感染。